最新公告:
市级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级动态

坚持党管机构编制  持续改革创新突破

时间: 2021-07-28 信息来源:唐山编办

坚持党管机构编制  持续改革创新突破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体会

唐山市二级巡视员  黄敬东

2021年7月2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成而未能办成的大事,取得了让世人难以想象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中央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全面确立了党管机构编制原则,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证。机构编制部门要把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战略定位,忠诚履行党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机构编制部门要聚焦优化协同高效,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创新突破

健全完善党和国家职能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全面推进机构职能重组优化,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在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机构编制工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主动作为,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打好体制改革的“组合拳”,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一是要推动部门履职法定化。认真贯彻落实“三定”规定制定和实施办法,强化“三定”规定的执行力,持续用力推动新组建部门机构整合、人员磨合、业务融合,健全完善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议事规则,有针对性做好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职能衔接和协调配合工作,拧紧责任链条,推进职能运行流程再造,促进部门优化协同高效履职尽责,真正使改革既有“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反应”。二是要推动基层治理标准化。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保障,巩固提升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成果,持续推进基层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要推动改革管理制度化。健全完善权责清单制度,结合简政放权和部门机构职能调整情况,及时跟进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建立权责清单、行政事务准入清单和赋权目录,为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依法行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机构编制部门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上创新突破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机构编制工作要顺应高质量发展大势,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着力补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短板,推动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序流动,把机构编制的管理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一是要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巩固提升交通、文化、农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五大领域执法改革,健全完善权责清单和执法目录,不断优化“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粮食、林业、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领域执法改革,加快执法队伍专业化和执法手段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一线综合行政执法效能。二是要持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巩固扩大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有序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按系统、按领域对事业单位进行整体重塑,推进资源整合、布局再造、结构重组,切实将事业单位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强化公益属性,提升治理效能,实现内涵式发展三是要探索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聚焦集约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大开发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开发区履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职责,促进园区体制机制系统性、整体性优化提升,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搭建载体和平台。

三、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机构编制部门要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事业资源优化重组和高效配置上创新突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找准民生领域的堵点和痛点,从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教育、就业、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一是要在打造“教育高地”上下功夫。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好教育布局调整涉及的机构编制保障工作,建立教育编制调查评估和定期调整机制,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各层级教育编制核定标准,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提供社会实践、教学辅助服务和后勤服务,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规模,逐步解决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二是要在打造“医疗高地”上下功夫。要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研究做好后疫情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完善卫生监督、职业病预防控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等公共卫生机构设置,强化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构建统一高效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三是要在打造“环保高地”上下功夫。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大生态”理念,健全完善河湖长制以及林草部门归口自然资源部门管理的体制机制,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履行环境与资源保护职责情况进行评估,研究解决履行职责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及职能配置盲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机构编制部门要聚焦机构编制法定化建设,在编制资源挖潜增效上创新突破

盘活用好编制资源,确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机构编制工作永恒的主题。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让有限的编制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以编制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强化机构编制“统”的意识。在内部挖潜、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树立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打破编制分配之后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一核定终身”的藩篱,研究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职责相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让编制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循环使用,加快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集约利用。实行空编统一管理、统筹调剂,切实解决“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的矛盾,提高编制使用效益。二是要加大机构编制“减”的力度。坚持“瘦身”和“提质”相统一,有理有据、以减促调。对一些职能相近、流程相关、设置分散、职能单一、社会效益弱的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撤并整合,腾出更多编制、盘活更多资源用于保障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三是要创新机构编制“管”的方式。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用好“周转编制”制度,为推进人才战略,解决满编事业单位由于没有编制无法招聘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问题。持续探索在跨层级、跨领域统筹使用教育系统编制,促进各县(市、区)和市管开发区编制统筹调剂规范运转,更好地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各部门向科技要编制、向管理创新要编制、向人工智能要编制,积极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扩大购买服务,推动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降低编制刚性需求,形成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