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照市委编办“数字赋能”助力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时间: 2022-07-27 信息来源:唐山编办
日照市委编办“数字赋能”助力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日照市委编办坚持以“数字赋能”为牵引,着眼机构编制资源精准配置等难点问题,自主开发三个“数字平台”,通过多部门、多领域数据汇集分析应用,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前瞻性。
一是以“数字赋能”引领机构编制工作理念“科学化”。适应信息化发展和“数字日照”建设要求,将数字化改革理念贯穿于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在职能运行监管、机构编制核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重点工作中注入“数字化元素”。组织专门力量,基于Python语言自主研发了机构编制数据分析系统、机构编制统计辅助系统、职能运行监管与大数据分析系统三个“数字平台”。机构编制数据分析系统对全市部门单位编制、实有人员、职数、超空编、人员结构等数据进行快速科学分析,为机构编制调整、用编进人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机构编制统计辅助系统包含机构编制数据校验系统和归集系统,数据校验系统将20余条数据检查标准编程量化,将异常数据自动导出用于分析判断;数据归集系统自动对12张统计报表、市直30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自动归集统计,形成机构编制统计资料,提高工作效率10余倍。职能运行监管与大数据分析系统对部门职能履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横向对比不同部门工作质效,倒逼部门履职尽责,实现科学化职能评估、精准化职能配置、法定化编制配备。
二是以“数字赋能”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管理效用“精准化”。依托机构编制数据分析系统,以毫秒级实现全市部门单位数据快速分析,横向上实现多部门机构编制数据对比,纵向上对相关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为用编进人、机构编制调整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作用。为确保以高质量数据保障机构编制工作科学性,解决部门单位实名制数据维护“松、慢”等问题,从制度建设着手,建立起“月维护、季检查”的专项核查机制,每月28日前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线校验核查,将校验结果反馈给各单位,今年以来,已在线核查整改问题2万余条。同时,结合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管理共用信息平台建设,突出组织、编办、财政、人社四部门联动,建立定期数据比对机制,时刻拧紧各部门单位维护数据这根“弦”,确保数据准确性、时效性。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共享300余条事业单位异常名录和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名录信息,为组织、财政、审计、统计等部门单位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以“数字赋能”推进机构编制资源联动调配“最优化”。基于机构编制数据分析系统,为更直观的掌握各单位的现有人员结构、更精准的投放进人计划,在市级层面选取56岁以上人员占比超过20%或者56岁以上人数大于30人的市直单位以“一岁一点、十年一段”对各单位人员进行细化,以“区间人员”匡算人员合理区间,以“红绿标识”形成预警数据,为优化各部门单位的人员结构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日照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调优办法(试行)》,统筹100名市级编制建立“人员结构调优编制专户”,单独记账、单列管理、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结合全省财政供养人员核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教育领域城乡教师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坚持数据先行,通过人员结构调优分析模型,分析城乡教师结构,进行“情景模拟、沙盘推演”,利用数理模型,捕获城乡教师配比“最优点”。目前,在东港区范围内,从乡镇调剂200余名教师到城区,将60余名城区教师交流到乡镇,搭建起稳妥有序、针对性强的城乡交流桥梁。
四是以“数字赋能”强化机构职能运行监管“动态化”。按照“大数据+监管”的设计理念,以部门“三定”规定为核心,以“三张清单”为基础,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以《日照市机关职能运行监管办法(试行)》《日照市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为依据,建立职能运行监管与大数据分析系统,包含基础信息管理、机关职能运行监管、事业单位监管、大数据分析等4个子系统,涵盖工作任务管理、履职填报、履职审阅、数据统计、部门互评等29个功能模块,采取履职数据填报、审阅、统计分析等方式,覆盖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通过部门履职数据的填报审核,客观准确评估部门(单位)履职效能,将职能运行成效年底集中考核改为日常动态监管评估,降低部门工作压力。通过部门内部公开公示各内设机构工作量及人员匹配情况,倒逼各部门加强内部挖潜力度,提高各内设机构协作配合效能。通过系统设置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机构编制资源调配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信息来源:山东省机构编制网)